润物细无声 作者 飞霞留韵 日期 2008-6-7 14:25:00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世界上每年死于自杀人数达16万,平均每天有4000人自杀。自杀原因主要是心理不健康。在体育竞技场上,时有头号种子选手惨败的例子,其并非技术上的失败,而是心理战术上的失误……这种种的例子摆在眼前,充分表明了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给心理健康下过一个定义: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同样对于祖国的下一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而班主任是对学生管理、教育、指导、帮助和爱护的一支特殊队伍。在学校的教育实践工作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密切接触,使得班主任有别于一般任课教师的角色,他们负有教育培养好每个学生的责任,他们具有了解学生、爱学生、关心学生的职业道德要求。相较于专职的心理健康指导老师,班主任的特殊身份和工作性质使他们具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素质和优势。因此,与班主任常规工作中结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具有创新性又具有可行性。

 

       当然,由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会有一定困难。首先,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人数极少,很难对广大学生进行深入、针对指导。由班主任来担任这个工作会加重他们的负担,其业务能力会与专职教师有差距。其次,班主任与心理指导教师的职责会有所不同,同时扮演老师与朋友这两个角色有时会有矛盾。再次,班主任开展心理指导会受到学校管理的压力。

       这些可能产生的矛盾,在所难免,考虑到以上三点的同时,在此作一个实施措施的设想。班主任可从师生关系,班干部的指导、培养,主题班会及教学活动等方面来开展心理指导。

 

一、            建立朋友般的师生关系

在班级中,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情绪和学业。良好和谐的关系会鼓舞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艰苦的学习活动中去。

而影响师生关系的关键是班主任的形象。有这么一个普遍的现象,许多小学生都把老师的话奉为“圣旨”,言必称“我们老师说怎样怎样……”,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学生眼中,教师的形象是光辉的,是完美而无懈可击的。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这一点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切入点。班主任的言行举止体现出来的素养、品质与人格魅力胜过任何大道理。有句话说得好:“说服人的力量有两种,一种是真理的力量,一种是人格的力量。”班主任要以自身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班主任的献身精神、责任感,班主任的上进好学,班主任的爱好及善良、真诚,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

良好的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爱”学生。“爱”是健康心理所不可缺少的,每个孩子都会有缺点,对于班主任来说,他们能给予的爱就是对学生的接纳、期待、鼓励、宽容、平等和耐心。有调查表明,美国的父母对孩子非常平等、宽容,不象中国家长高高在上。所以中国孩子不敢与长辈沟通。作为班主任就应该填补这个空缺,以平等的“爱”,与学生做朋友。

有了“爱和人格”的无声滋润,学生才愿意打开心扉,主动与班主任亲近、交流。师生间良好的氛围,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石、前提,也可以说是一种有很大潜力的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二、            班干部的指导与培养

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力量,对于班干部的培养就是培养班级凝聚力和良好学习氛围的过程。班主任通过与班干部沟通,能及时了解班上其他同学的状况和班级体的氛围。班干部可以帮助班主任纠正、指出其他同学的不良情绪,或班级的不良风气。同时,注意培养班干部本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开拓精神和对集体的负责精神,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和工作中的困难,调节好情绪,以支持、信任的态度使班干部在工作中形成人格健全的学生,并以次带动其他学生,以班干部为榜样。

班主任对班干部应及时指导,并以谈心的方式进行。当有班级不良风气产生时,应鼓励班干部坚持原则,敢于管理,并自己首先带头做榜样。当有班干部感到工作难以开展而失去信心时,应给以一些建议,并充分支持和信任,帮助其建立班级威信和自信心。当班干部提出对班级的中肯意见时,班主任应虚心接受,为学生树榜样。当班干部犯错时,班主任不应偏心,应公平对待,让班干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鼓励他们知错就改。当班干部获得成功时,班主任也应该表示祝贺,由衷为他们感到高兴……

当然,谈心是班主任做学生工作的重要方法,但要注意:一是明确目的,做好意外情况的心理准备。二是不能信口开河,不能胡乱指责,要以理服人。三是不能说有损学生自尊的话,这样有助于班主任的威信的建立。四是谈的不能纯粹说教式,大道理。

所有这些都是比较细小琐碎的,是通过平时的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由此也说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

 

三、            开展有特色的主题班会

我们看到了,对班干部的指导,面对的只是一部分的学生,还有其他学生就不用进行教育了吗?回答是否定的。因此,可以用开主题班会来进行面向全班学生的指导。

一个班级是有凝聚力的,还是松散如沙的,都与班级的风气有关,而一个班级风气的形成,不是一个、两个同学的事。在这时候要改变班级心理氛围,靠班主任的说教很难改变,即使能改变,效果也很微小。只有在班级的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才能产生从学生心底发出的彻底、有效的心理力量。

什么叫主题班会呢?主题班会是一种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班级体的教育活动。可以是游戏式、问答式、竞赛式、实践式等方式来开展,学生非常喜爱乐于参加,而且有针对性。

例如,考试快到了,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考试焦虑检查表”。然后开展一个主题班会“身经百考谈感受”,让考试心态好的学生说一说考前的思想状态和考后的心态。全班进行思想交流,最后班主任给以一些有效的指导。

又如开展一个“找找闪光点”的主题班会,让班上同学相互找优点,争取找到每一个同学的闪光点。班主任再以此勉励学生,适当加以表扬,会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动力。

如果班主任经验丰富,可以将开展过的主题班会进行整理,开展成系列班会。如关于人际关系方面:如何与父母相处,如何与老师、同学相处,如何接人待物,如何对待友谊,微笑的作用……;如情绪方面:心理紧张怎么办,遇到挫折后,……;又如学习方面:考试怯场分析,考后心态分析,怎样记得又快又牢……;低段学生可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让妈妈因我而微笑,我为班级做件事,你争我赶,我是小主人,小树苗、大地球……

 

四、            教学中适当加以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是以完成教学目标为主要任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重点,但教师采取各种教学心理策略,不可片面地理解为是一种知识教学的辅助手段,这不但是它的一个作用,更有其独立的目的——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完善学生的个性。

如预习和指导学习的策略。在低年级教学中,学生会把“一颗一颗”理解为只有两颗,教师必须估计到。善于预见,工作就能主动,避免不良倾向。

又如课堂心理气氛策略。心理气氛是由人的心理活动发出的特殊信息。学生通过积极的参与与努力获得成功,体验喜悦。教师对课堂气氛的发展反应要敏锐,及时调整,使它有利于完成教学计划,有利于学生身心愉快的一面。表扬与批评不可过头。

教师还可对学生表露期待“我们班是最好的班,老师对你们有信心,你们正在不断进步。”这种期待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心理导向,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缺少了班主任的参与,将无法完成,当然,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方式可以开展,仍需不断探索。

发表评论:

<<  < 2011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bout Me

Category

newlog

Recent Comments

Recent Message

Links

Search

Statistics

天涯博客欢迎您!